11月11日,这个原本代表校园文化趣味的日子,自2009年起被电商塑造成“网购狂欢节”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。有的人因为买了打折的商品而兴奋,有的人则因为花钱太多而变成“菜鸟”(指在网购上不知不觉地花了很多钱,回头看账单时心烦意乱)。感叹,“买多了我就剁手了。”《人群——编者注》。
上周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3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6.1%的受访者计划在今年双十一期间进行网购,24.4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很冲动。消费者在线。 “手买族”中,54.2%的受访者最担心“双十一”期间虚假宣传、虚假标价。
56.1%受访者打算在“双十一”网购
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于丽,最近把抢“双十一”红包作为她每天上班路上的“必做功课”。她说,这些天一有空,她就会坐在电脑前,仔细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,放入购物车。对于今年的“双十一”,她表示“非常期待”,“当天会尽早回家,准备熬夜去买”。
调查显示,56.3%的受访者表示期待今年的“双十一”,34.9%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,6.3%的受访者不期待,2.5%的受访者表示不期待。不看好“双十一”的“网购节”有些令人作呕。
家住郑州的方露娜已经在她的购物车中添加了40多件商品。她认为自己对“双十一”抱有一种“可有可无”的心态。 “如果那天我不能得到它,我也不会有太大遗憾。” ”。
调查中,56.1%的受访者计划在“双十一”促销期间进行网购,16.9%的受访者不打算这样做,27.0%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。
受访者计划在“双十一”购买哪些产品?调查显示,服装鞋帽类排名第一(51.6%),其次是数码家电类(50.6%),其次是:食品饮料酒类(29.6%)、图书音像类(20.3%)、化妆品个人护理(20.0%)、箱包(11.7%)、母婴玩具(8.8%)、医药保健(5.2%)等。
与往年“双十一”不同的是,今年于莉的购物车里多了一些海外直邮的商品。她表示,目前家里的生活用品足够了,她可以利用“低价免运费”的机会购买自己喜欢的奢侈品和家用电器。 “一些国外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的电商平台,购买这些产品变得更加方便。”
24.4%受访者自认是网上冲动消费的“剁手族”
参加完去年的“双十一网购节”后,在浙江读书的路飞表示,今年不会再凑热闹了。 “我花了很多精力选了半天,才发现购买规则很复杂,比如有的产品参加活动,有的不参加,何必省这个钱呢?”他说。
但在西安工作的吴京认为,“双十一”期间网购省下的钱不仅仅是“一点点”。她说,去年她在实体店买的一件外套花了600多元。 “双十一”折扣期间,该品牌官方网上旗舰店仅售369元。 “便宜多了,为什么不买呢?”
调查显示,“便宜、现需”(49.6%)成为受访者参与“双十一网购节”的主要原因。其他原因包括:“促销力度大,不买就亏了”(40.7%)、“看看有啥就买”(25.2%)、“满足消费者欲望”(19.3%)、“受购物氛围影响“影响力、赶潮流”(13.3%)等
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姚建芳认为,“双十一”是电商企业引发的购物热潮。作为消费者,他们对一些特别实惠的营销方式是无法抗拒的。更多的消费者被价格所吸引。开车去选购。
调查显示,30.7%的受访者担心双十一期间冲动消费和后悔购买。
于莉坦言,她是那些看到网购账单就会喊出“买多了就买多”的人之一。 “但有时候,当我看到特价商品时,我会情不自禁地购买更多以获得免运费。”
同样担心自己冲动消费的吴京表示,今年双十一期间会紧盯钱包,提前锁定产品和门店,不会看其他广告。 “否则,当月底我的信用卡账单出来时,我会惊呆的。”
调查中,24.4%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网上冲动购物的“买家”,54.8%的人认为不是,20.8%的人表示不能说。
“双十一”期间如何避免成为“买手”? 61.7%的受访者建议购买前谨慎判断,不要跟风。 45.2%的受访者认为应更多考虑产品的实用性。 44.6%的受访者表示要提前锁定目标,货比三家,21.8%的受访者提醒购买前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钱包,量力而行。
姚建芳建议,大家可以提前制定购物清单,避开交易高峰,选择提前或推迟购买。 “双十一的价格不一定会便宜,整体购物体验也不一定很好。”
虚假宣传、价格虚标成受访者“双十一”网购最担心的问题
10月29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支持网络购物和农村电商配送发展,同时改善消费环境,让群众“愿意”消费。
那么,受访者在“双十一”网购期间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?调查显示,54.2%的受访者担心虚假宣传、虚假标价,43.3%的受访者担心快递、送货上门。延迟,33.5%的受访者担心网站和支付系统瘫痪,32.5%的受访者担心预售产品不能无门槛七日退换货,16.9%的受访者担心网络诈骗。
“我之前买过一个U盘,是假的,和卖家交涉后,他让我退货。但退货后,卖家却关店了。最后,第三方平台用了店家的押金。”来退钱。”这次网购经历让我很开心。吴京哭笑不得,“虽然没有钱上的损失,但是用户体验很差。”
针对这种情况,姚建芳建议,消费者在购买时应看清卖家的标签和商品说明,同时保留购物凭证,以便在投诉时提供证据。卖家还必须诚信经营,不得利用促销活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。同时,还要提高产品售后和退换货服务的用户体验。
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,无理由退货(7天内无理由退货)正在成为网购维权中新兴的焦点问题。 “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不仅对消费者有利,对商家也有利。如果消费者有更好的无理由退货体验,就会扩大消费,增加公司的市场份额,这是双赢之举但有些企业只看到短期利益,没有看到长期的无形资产效益。”
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问题,国家工商总局10月31日约谈了阿里巴巴、京东、一号店、苏宁易购、亚马逊等10家电商企业,要求其严防虚假销售,先涨价再涨价。降低价格。优惠促销确保“7天内无理由退货”等法律规定得到有效落实。
姚建芳认为,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,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。 “但在电商市场的下一阶段,消费者的选择将不仅仅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。一些服务,包括物流的便利性和整体流畅的体验,才是影响消费者最重要的因素。”